EN
http://simplycreativeconsulting.com/

陜西華州:耍起社火鬧新春 傳統民俗活力盛

2018-03-02 18:55 來源: 新華社
字號:默認 超大 | 打印 |

新華社西安3月2日電 題:陜西華州:耍起社火鬧新春 傳統民俗活力盛

新華社記者蔡馨逸、付瑞霞、劉瀟

“鬧了社火,過年才算圓滿。老腔、背花鼓、鐵里芯子都是華州的傳統民俗,這次專門帶孫子來,讓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?!?7歲的李開元伸長脖子、踮起腳,領著小孫子,往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里扎。

3月1日,正月十四,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(qū)舉辦春節(jié)非遺展演及社火巡游活動,來自全區(qū)10個街鎮(zhèn)的1000余名民間藝人帶著鑼鼓、背花鼓、秧歌、鐵里芯子、老腔等民俗表演輪番上陣,吸引了數千人走上街頭觀看,一起迎接元宵佳節(jié)。

社火,是中國民間祭祀或節(jié)慶的傳統慶典活動,是高蹺、旱船、秧歌、鑼鼓、煙火等活動的統稱。在陜西,過年耍社火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,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,黃土地上的人民通過酣暢淋漓的社火渲染喜慶、祈福消災,祈愿來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。

廣場上,100多個鼓手身背扇形五彩裝飾,挎鼓于腹前,雙手擊之而舞,踏著強烈的鼓點變換隊形。華州背花鼓,因表演者在背后扎一個以竹子為框架、以絹花和彩旗為點綴的扇形五彩裝飾而得名,表演時,背花隨著蹦跳和擊鼓的動作前后左右搖曳擺動,如孔雀開屏,似旌旗飄蕩。2007年,華州背花鼓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
郭忠科是這次背花鼓表演的領隊,也是這一項目的市級傳承人。據他介紹,背花鼓流傳于華州下廟鎮(zhèn)一帶,原本是用于祈雨祭神活動的鼓舞,唐代時又吸收了軍鼓的鼓點和隊列變化。鼓聲、鑼聲配上鼓手粗獷豪放的呼喊聲,聲威雄壯、莊嚴熱烈。

隨著歲月的流逝,背花鼓的傳承藝人均年事已高,無法傾力表演。近年來,背花鼓越來越受到公眾歡迎,71歲的郭忠科又重新回到鼓陣中,擔任總指揮?!敖衲赀^年收到很多演出邀請,忙個沒停?!惫铱普f,看到人們喜歡背花鼓,他很高興并充滿動力,希望培養(yǎng)更多的年輕鼓手,讓這一古老技藝代代相傳。

從田間地頭到街道廣場,社火表演每到一處都引起陣陣叫好聲,傳統民俗逐漸復興成了民間藝人共同的感受。春節(jié)期間,華州區(qū)當地一個皮影戲劇團連續(xù)演出13場,該社團負責人秦書峰表示,劇團主要排演傳統劇目,原汁原味的演出方式很受觀眾喜愛。

華州區(qū)非遺中心主任梁思娟說,“民俗鬧元宵”是中國的古老年俗。物質生活富裕了的老百姓,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,希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(yǎng)。如今,不管是民間自發(fā),還是政府組織的社火表演,都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展示與傳承。

【我要糾錯】責任編輯:宋巖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