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
http://simplycreativeconsulting.com/

塞罕壩:構筑京津生態(tài)屏障

2017-07-16 11:04 來源: 新華社
字號:默認 超大 | 打印 |

塞罕壩機械林場(7月15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工作人員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采集數(shù)據(jù)(7月12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塞罕壩機械林場(7月11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游客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游玩(7月11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游客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游玩(7月11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工作人員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植樹(2014年5月13日攝)。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壩,曾是“飛鳥無棲樹、黃沙遮天日”的荒山禿嶺。塞罕壩人經(jīng)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,造出百萬畝人工林海,為京津構筑一道防沙源、涵水源的“綠色長城”,為生態(tài)文明建設提供成功范例。

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

300.jpg
【我要糾錯】責任編輯:劉淼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